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众所周知,金融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血脉,由于领域利益和财富资源的相对集中,一旦发生金融腐败案件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会影响金融市场稳定和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危害性大,因此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金融领域反腐败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做好金融领域反腐倡廉工作,深入开展清廉金融文化建设、弘扬廉政教育,培育廉洁理念,对于增强金融行业工作人员的廉洁自律意识、推动金融机构高质量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金融发展环境、巩固和发展党中央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具有重要意义和时代内涵。特别是在当前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行的关键时刻,广大地方中小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清廉文化建设更显得尤为突出。
清廉金融文化建设首在强化党员队伍管理。党员干部作风问题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关键所在。金融行业是经济利益交织的关键领域,是腐败易滋生的敏感土壤。面对当下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作为金融机构的党员干部职工,要抵制住各种诱惑的考验、坚守住内心的信仰,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刻领会党史学习教育,在思想上牢固树立清正廉洁的意识。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党性修养,积极参与主题党日活动等组织生活,学用结合,知行合一。二是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把牢政治方向,自觉在政治定力、担当精神、清正廉洁方面向党的要求看齐,保持高度一致,做到令行禁止,防腐拒变。三是树牢规矩意识和纪律意识,遵纪守法,以身作则,特别是各级管理人员要做好表率,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以养德、俭以助廉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清廉金融文化建设重在充实企业文化内涵。清正廉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光辉历史上也积淀形成了厚重的红色革命清廉文化。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廉洁文化建设,赋予了其深刻的时代内涵和政治要求。清廉金融文化建设是金融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对金融业传统廉政教育方式的重大突破,不仅增强金融机构反腐倡廉教育活动的渗透力和影响力,还能提高干部员工认真贯彻执行清正廉洁规章制度的有效性和自觉性,为新时代金融机构反腐倡廉工作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通过积极开展清廉金融文化宣传,以史为鉴,古为今用,从历史与传统中汲取有益营养,强化继承,创新发展,善于运用网络融媒体、党性及廉洁教育基地等现代化宣传渠道和科技手段提升感染力和影响力,使红色廉政文化和优秀传统深入人心。这不仅将进一步丰富当代金融企业文化的内容,更加有助于广大金融从业人员从思想深处崇廉拒腐,彻底筑牢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职业机制,共同抵制和反对腐败现象。通过制度建设和精神教育,培养恪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廉洁自律、奉公守法的企业文化。
清廉金融文化建设关键在抓好制度体系完善。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各层上级部门的廉洁制度要求的同时,地方农合机构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建立清廉金融文化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清廉金融文化的组织、协调、推动及日常工作,精心制定符合本地方、本单位的内部廉洁管理规章制度,研究印发实施方案,进行具体安排、提出细节要求,落实主抓领导和部门职责,明确工作机制和重点任务,从而让清廉文化建设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要将清廉金融文化建设列入重点工作项目,融入单位经营管理全过程,与党风廉政建设、业务经营发展、金融风险防范化解等相结合,纳入员工行为业绩考核和监督约束体系。还应把清廉金融文化建设与深化工作作风工作相融合,增强发展意识和危机意识,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严厉查处违规违纪行为,使全体干部员工自觉践行崇廉尚廉的价值理念,进一步增强守纪律、讲规矩、自觉廉洁的职业道德体系。
清风养正气,廉洁促发展。2020-2022年是清廉金融文化建设的三年规划期,作为以‘立足三农、服务县域”为宗旨的地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因其点多面广、人员众多、扎根基层、服务广阔城乡大地、管理机制相对粗放,更要突出政治站位,主动作为,细化治理,认真贯彻上级部门关于加强清廉金融文化建设的工作要求,用多种方式培育清廉、诚信、合规、公开、为民的金融文化理念,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稳健合规的经营氛围,全力打造具有信合特色的清廉金融文化品牌,以此推动农合机构的高质量稳健发展。
清廉金融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动态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必须坚定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深层次、广覆盖地推动建设,以实际行动和丰硕成果争取优异答卷,让党和政府满意,让人民群众“点赞”。